尼羅河上的巴黎

helen
helen
2012-08-02 14:15:34
來源:風尚中國

 尼羅河上的巴黎 

       北面的埃及博物館在政變中被盜54 件文物,目前也已找到了23 件。埃及博物館館長塔利克在不久前的媒體發(fā)布會上也否認了外界所傳“鎮(zhèn)館之寶”在政變中失竊一事,特意聲明失竊的文物多是非重要文物,以石頭塊居多,但都有編號,正在尋找中。

  廣場是這個城市的發(fā)聲筒,只要有大事,大家首先都會聚集到廣場來;廣場也是這個城市的透氣孔,開羅地圖上,每隔一兩個街區(qū),就會有一個圓形廣場,它們連接著各條交通要道,也給這個城市密密麻麻的灰頭土臉的建筑起到了舒緩作用。而且,每一個廣場的中央一般都立有一座雕像,從法老拉美西斯到國民銀行的創(chuàng)始人哈爾卜(Mr. Harb)。

  開羅這個城市到處都是景點,在每一個街區(qū)花費幾個小時漫無目的地徜徉是非常值得的,這些大街小巷能讓你感受到真正的開羅。讓我們攤開地圖,最好的漫步,就是以各個廣場為連接點來展開。

咖啡館,比金字塔更能代表開羅

  “這就是馬哈福茲當年常坐的地方。”

  阿里興奮地把我拉到最里面的一個角落,驕傲地指著一把椅子。角落的墻上掛著一張身體瘦削卻精神矍鑠的長者的照片。

  大多數(shù)人都是沖著這位長者來費薩維咖啡館(Fishawi's coff eehouse)的。他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——納吉布· 馬哈福茲(Naguib Mahfouz)。

  馬哈福茲是深受埃及人喜愛的文學巨匠,他生于開羅,長于開羅,就居住在咖啡館附近的老街區(qū)內,平日一大喜好就是泡咖啡館,而費薩維是他經(jīng)常光顧的一家。就是在這樣的咖啡館里,馬哈福茲觀察埃及的市井生活,講述普通民眾的故事,寫出了小說三部曲《宮間街》《思宮街》和《甘露街》,以自傳體形式描寫了一個開羅家庭從20 世紀20 年代到50 年代萬花筒式的盛衰變遷,并因此獲得了1988 年諾貝爾文學獎,成為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阿拉伯作家,在埃及和整個阿拉伯世界都享有很高聲譽。

  阿里看上去有40 歲左右,已經(jīng)在費薩維工作十多年了??Х瑞^24小時全天候營業(yè),每天人流不斷,不僅有本地人,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游客。阿里大概見過太多像我這樣的馬哈福茲迷,便四處帶我看咖啡館的“珍藏”:吱呀作響的吊扇、蒙塵的鏡子、泛黃的名人照片,其中包括埃及末代國王法魯克。

       傳說中,開羅每條街的拐角都有著一家咖啡館,而拐角和拐角之間至少還有兩家!確實,即使只是在費薩維咖啡館的咫尺之遙,大概就有十多家咖啡館。開羅以眾多的清真寺被形容成“千塔之都”,而據(jù)說咖啡館的數(shù)量卻比清真寺的數(shù)量還要多。

3 / 4
?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授權不得轉載以及任何形式使用。
標簽:埃及局勢    尼羅河    尼羅河費爾蒙酒店    
你該讀讀這些:一周精選導覽
更多內容...
奢華私語 時尚衣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