鮑勃·迪倫:民謠之神從61號公路走來

時尚先生
時尚先生
2016-05-26 16:57:16
來源:風尚中國

鮑勃-迪倫

這是史上最偉大的歌手鮑勃·迪倫第一次來到中國,兩場演唱會分別于4月6日和8日在北京、上海舉行。消息傳出的許多個月里,人們不斷地轉(zhuǎn)帖、傳播這個傳說中的民謠、搖滾教父,整整二十年里,人們通過他的名字來了解歐美流行音樂史,而從未想過這位一直在路上的老歌手有一天會從他的61號音樂公路來到我們眼前。只辦兩場的演唱會因而顯得更加矜貴,4月3日在臺北小巨蛋舉辦的演唱會上,臺下貴賓席坐著臺北市市長郝龍斌,不知道在北京和上海,臺下坐著的,有多少曾經(jīng)聽著他的歌成長的歌手?

鮑勃·迪倫終于來了。被稱為樂壇“活化石”的鮑勃·迪倫(Bob Dylan)直到68歲那年還推出新專輯;他親身參與了上世紀60年代之后的每一個音樂潮流;他也曾孤僻地隱居,一副絕無僅有的破嗓子卻漂洋過海;他七十高齡也沒有停下腳步,一直貫徹年輕時“在路上”的夢想,不過,走了五十年,這才走到中國。

2011年春天,對中國樂迷而言有幾個難得一見的大日子—殿堂級的老鷹樂隊和鮑勃·迪倫相繼到訪中國。

對于這種朝圣式的演唱會,臺灣音樂人黃舒駿在作品《改變1995》中曾對他的朋友、已故音樂人楊明煌這樣寫道:“Eagles在東京開了復出又告別的演唱會,我在巨蛋幫你聽了Desperado,滿臉都是淚。”在這個春天的夜里,北京工人體育館和上海大舞臺,會有多少人在數(shù)十年縈繞耳畔的老鷹樂隊和鮑勃·迪倫蒼老的歌聲中這樣潸然淚下,就像1999年許多人初次在上海聽到羅大佑演唱會那樣?

不停地背叛和回歸

鮑勃·迪倫是“出名要趁早”的典型,20歲和哥倫比亞簽約之前已經(jīng)自己寫作歌曲,并在民間演唱圈小有名氣。

迪倫出生于美國明尼蘇達州德盧斯城,1947年,6歲的迪倫隨家人移居到一個叫希賓的靠近礦區(qū)的小鎮(zhèn),在格格不入的環(huán)境中開始了孤獨的成長。上世紀50年代開始,二戰(zhàn)后的中產(chǎn)階級生活富足,卻平淡無趣,時時想要尋求有激情和夢想的生活,美國作家理查德·耶茨1961年出版的小說《革命之路》(Revolutionary Road,2008年被改編成轟動一時的同名電影),就是描述這種富有時代特征的精神困境。迪倫身上有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強烈印記,他原名羅伯特·艾倫·齊默曼(Robert Allen Zimmerman)—這原本是一個猶太姓氏,上大學之后,這個叛逆的少年改名換姓,徹底拋棄自己的家庭背景,之后更輟學出走,沿著著名的61號公路一直向東走—這也是他1965年的經(jīng)典作品《重返61號公路》(Highway 61 Revisited)的源頭。

最后,這個未滿20歲的年輕人落腳在紐約波希米亞族群聚居的格林威治村,身邊全是藝術(shù)家、詩人、歌手。這時候“垮掉的一代”開始登上歷史舞臺,年輕的迪倫結(jié)識了詩人金斯堡,這對他的歌詞創(chuàng)作有了極大的影響。

那時候,他從一個流派進入另一個流派,然后又背叛和回歸,格林威治村的音樂人對他又愛又恨。在60年代,他的標簽是民謠歌手、抗議歌手、搖滾歌手,他曾在堅持唱傳統(tǒng)民歌的同時寫作自己的歌曲,也曾關(guān)心社會現(xiàn)實寫作了《答案在風中飄》、《戰(zhàn)爭的主人》、《大雨將至》這樣一系列不朽的反戰(zhàn)歌曲。然而在標志著60年代美好時代終結(jié)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(jié),靈魂人物迪倫卻不見蹤影,以他自己慣有的方式不站隊,不扎堆。

之后的迪倫嘗試過宗教音樂,演過戲,寫過小說—他甚至還獲得過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。即使是進入21世紀,60歲之后的他還發(fā)行了三張專輯,其中《摩登時代》(Modern Times)三十年后再度登上美國排行榜榜首,2009年的專輯《生死與共》(Together Through Life)同樣叫好又叫座。

羅大佑學他在音樂中抗議

不過,在這個多樣的時代,迪倫的影響力依然停在上世紀60年代,他的符號意義似乎比純粹音樂的意義更為重大。以至于時至今日,中國聽眾耳熟能詳?shù)倪€是那些早期的作品,在演唱會上朗朗上口的也是《答案在風中飄》。可想而知,迪倫在中國的兩場演唱會上,會有多少大小歌手坐在臺下的貴賓席。一副破銅嗓子并沒有影響他聲名遠播,就像羅大佑也以一副破嗓子影響了整個華人世界。

羅大佑是華人里最早與鮑勃·迪倫相似的歌手。迪倫早年時的造型和偶像伍迪·格思里(Woody Guthrie)神似,而初出道的羅大佑,無論造型還是音樂創(chuàng)作,同樣神似迪倫。1982年,曾經(jīng)的醫(yī)生羅大佑發(fā)行了首張個人專輯《之乎者也》,這張專輯后來排在“臺灣百佳專輯”之首。在當時一片卿卿我我的民歌聲中,這張專輯的橫空出世給臺灣民歌時代重重一擊,盡管專輯當時就被禁掉五首歌曲,但這樣一個音樂類型顯然是順應時代潮流的—五年后,臺灣就宣布開放報禁。羅大佑像迪倫一樣在音樂中抗議,開了華語流行音樂的先河。

中國內(nèi)地對迪倫頂禮膜拜的歌手更多,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,歐美音樂還只能鬼鬼祟祟地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內(nèi)地,迪倫成了國人搖滾啟蒙的一員。他詩化又帶點憤怒的歌詞刺激著剛開始接觸外面世界的中國年輕人,這種影響甚至持續(xù)了多年。無論是崔健一代還是汪峰一代,甚至到左小祖咒,都被那種單調(diào)的旋律、老掉牙的編曲震動過。汪峰2009年大熱的專輯《信仰在空中飄揚》,連唱片名字都像在向迪倫致敬,專輯里的幾首歌也有著極其詩意的歌詞,其中《光明》甚至被指模仿食指1968年的詩作《相信未來》。不過,很多人覺得,國內(nèi)最有資格被視為中國“鮑勃·迪倫”的應該是盲人民歌手周云蓬,同樣是民謠略顯簡單的旋律和編曲,同樣具有哀傷的關(guān)注社會的歌詞—不過,周云蓬自己曾撰文說“將要長成迪倫的有兩個人”,是“崔健和羅大佑”。

沒有終點的音樂生命

在臺北小巨蛋的演唱會是迪倫這次2011年巡演的第一站,令聽眾吃驚的是,演唱會的風格和老先生本人的風格非常一致:多樣,復雜。演唱會的曲目幾乎涵蓋了迪倫五十年的音樂生涯,大約有一半是近十年的新作,另一半就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經(jīng)典歌曲。都說迪倫在舞臺上自娛自樂,在小巨蛋幾乎空無一物的舞臺上,他依然是這種老頑童的做派,將經(jīng)典曲目改得面目全非,重新編曲,讓原本熟悉的觀眾要豎起耳朵回想,才能和原作對得上號,就連《答案在風中飄》都讓很多人一時沒能反應過來。

迪倫的一生也都如此,不斷地推翻,不斷地嘗試,不斷地重塑自己,民謠、搖滾、爵士、R&B,甚至桑巴他都嘗試了。就連2000年之后發(fā)行的三張專輯,也是張張風格不同。2006年的《摩登時代》音樂類型復雜多樣得讓人眼花繚亂,聽起來像是未經(jīng)過加工的一張現(xiàn)場專輯,又像回歸他早年熱愛的布魯斯?!稘L石》雜志評價道:“迪倫此次打開的搖滾音樂疆域絕對前無古人?!碑斈阋詾?老先生可以為自己的封吉他之作畫上完美的句號時,他又推出了專輯《生死與共》,這一次的評價甚至比三年前更好,風格相對統(tǒng)一,回歸老式民謠搖滾、講述“在路上”故事,他39年里第一次在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中奪冠。鮑勃·迪倫的音樂生命似乎永遠不會結(jié)束。

中國有太多的崇拜和模仿這位民謠搖滾之神的歌手,就像左小祖咒對時代周報記者說的,連靠口水歌走紅的華語歌手也說受到他的影響。但是連羅大佑,也沒有表現(xiàn)出如此頑強不滅的創(chuàng)作力。

從五十年前那一趟旅程開始,鮑勃·迪倫就沒有停下來過,甚至新專輯也是在緬懷公路上的故事,他沒有停步,這一條路永遠沒有盡頭。人們一個接一個地往他身上貼標簽,而他畢生卻都在努力甩掉,最終成為一個無法準確定義的最偉大的歌手。

免責聲明
標簽:音樂    鮑勃·迪倫    民謠之神    61號公路    
你該讀讀這些:一周精選導覽
更多內(nèi)容...
奢華私語 時尚衣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