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朋友出門旅行,帶回一對所謂“飄藍花”的翡翠鐲子,顏色暗淡,質(zhì)地不通透,是標準的“行活兒”。如今,與此類似的事情比比皆是,這些沒有收藏價值的“行活兒” 充斥整個翡翠市場,每日銷售數(shù)量巨大。
冰種翠佛頭
什么是“行活兒”
“行活兒”這種說法,來源于古玩界。在以前的古玩字畫行當中,行家眼里,那些缺少個性表達與藝術(shù)性,沒有很好收藏價值的偽藝術(shù)品被稱之為“行活兒”。這些“行活兒”往往具有流水線式的制作方式,具有批量與不斷重復(fù)的的特征,有些雖不見得批量與重復(fù),但也是應(yīng)付之作。
與“行活兒”相對應(yīng)的概念則是真正的有收藏價值的藝術(shù)品,不管是書畫、玉器、瓷器,還是其他古董,都是精心創(chuàng)作、個性鮮明的作品,具有獨到的藝術(shù)特色。具體到翡翠,在原料上往往體現(xiàn)為珍稀難得的原料。
可以說,時下市場中,真正的收藏級的好翡翠只是少數(shù),大部分是沒有收藏價值的“行活兒”。因為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,經(jīng)營“行活兒”,成本低,利潤率高。隨著翡翠市場的高速膨脹,大批收藏者進入到收藏領(lǐng)域。他們對翡翠收藏的概念不了解,只是聽說了翡翠原料如何珍稀,礦產(chǎn)如何近于枯竭,翡翠價格多少年來翻了多少倍等等,急于購買,這為“行活兒”的大行其道提供了條件。
鑒別“行活兒”三招
從另一方面講,翡翠“行活兒”泛濫與翡翠原料的特點有關(guān)系。一塊翡翠原料,小則幾公斤,大則幾噸,其中只有顏色鮮艷的綠色、紫色和黃色,且種份好、質(zhì)地通透的部分制作的翡翠作品,才有收藏價值。一大塊原料中往往一點綠色都沒有。能夠有一條綠色的帶子,一塊原料馬上身價百倍,而這條帶子出產(chǎn)的翡翠只能占到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。這條原料之外的部分被加工成了幾萬件普通翡翠制品,成為我們看到的“行活兒”。
實際上,只要我們把握三條原則,就可以將這些“行活兒”區(qū)分出來,排除在收藏之外:第一,顏色偏暗的翡翠不值得收藏;第二,質(zhì)地不夠通透的翡翠不值得收藏;第三,原料綹裂毛病過多、工藝復(fù)雜的翡翠不值得收藏。有了這三條原則,一般的“行活兒”就被排除掉了。
此外,一些過薄、過小的翡翠即使顏色、種質(zhì)好也不值得收藏。有人會以工藝看翡翠,認為工藝粗糙是排除翡翠“行活兒”的一種方法。當然,看工藝是一種很好的方法,一塊珍稀的好的翡翠原料,一定會使用最好的工藝制作,好料與好工有著一致性。反之,如果你看到非常好的原料,工藝卻很差,那你就有足夠的理由懷疑遇到的是一件假貨了。
紫羅蘭翡翠站佛
高檔貨一樣有“行活兒”
很多人認為,“行活兒”就是低檔翡翠,只要你花了足夠的錢,買的是高檔翡翠,你就不會買到“行活兒”,這種想法是錯誤的。
我們倡導(dǎo)翡翠收藏級的概念是建立在對翡翠原料與翠雕藝術(shù)的認知基礎(chǔ)上的,其標準并不是目前的市場價,錢不是標準。
舉個例子,我在翡翠課程培訓(xùn)中曾給學(xué)員看過十多年前世界著名拍賣公司的拍賣圖錄,很多價格昂貴的翡翠并沒有達到收藏級的標準。比如說,一條價格高達一兩百萬元的項鏈,顏色很綠,但不透明,很薄,也就是“行活兒”的水平,如果放到現(xiàn)在估計還達不到當初的價格。而同一拍場中的一對手鐲,很淺的綠,種質(zhì)非常好,當時只賣幾萬塊錢,但它卻是收藏級的翡翠,放在現(xiàn)在,這對鐲子的價格可以達到上百萬元。
一個書畫大師會有應(yīng)付之作,一件高檔翡翠可能只是“行活兒”……這要求收藏者有正確的收藏理念與判斷標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