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提翡翠,絕大多數(shù)人的第一反應就是“貴,高不可攀”。近幾年,翡翠的驚天報價的確不絕于耳,就在2011年中國保利國際拍賣公司春季拍賣會上,其7258號拍品御制翡翠朝珠項鏈以成交價2300萬元落槌,其7260號拍品翡翠雕仕女立像以506萬元成交價落槌。一塊石頭,1克就高達數(shù)十萬元、數(shù)百萬元,翡翠究竟憑什么如此“瘋狂”?連城之價究竟是誰定的?近日,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,撩開了翡翠天價背后的神秘面紗。
石頭真瘋狂,動輒以萬計
“進翡翠店逛一圈,價格標簽上的零排成行,看得腦子都要缺氧!”這是青島市民牛女士逛翡翠的具體感受。作為“玉石之王”的翡翠,其身價自古以來始終高高在上,古語有云“黃金有價玉無價”,上等美玉在古時候就價值連城,在“完璧歸趙”故事中,秦王提出以15座城池來交換“和氏璧”;而2005年上海,一件如意翡翠擺件,以3300萬元的天價落槌。
近幾年,翡翠價格更是漲勢驚人,據(jù)島城業(yè)內(nèi)人士指出,一些高檔翡翠,其價值平均每年最高漲幅達到100%甚至更高,一些極品翡翠更是漲了5倍至10倍。在青島,一位收藏人士就以一只翡翠手鐲為例告訴記者,依照該手鐲的成色,在2007年時標價是16萬元,去年拿到市場上,已經(jīng)漲到了70萬元。
記者隨即走訪了島城幾家翡翠門店,以及文化市場、古玩市場,發(fā)現(xiàn)但凡是翡翠,價格都要5位數(shù)起步。在即墨路小商品城周邊的玉石攤位上,一個雕工一般的翡翠飾品叫價就是3萬元,在文化市場,一個有“故事”的翡翠物件要到十幾萬元,而在翡翠專營店里,數(shù)十萬元、數(shù)百萬元的標價比比皆是。
探究
標準缺失,定價全靠賣家喊
對于“不差錢”的島城市民來說,翡翠并非就“買不起”,只是“買塊翡翠比買顆鉆石難得多”,因為水太深,不懂行,不敢買。
“買黃金,一克該多少錢就是多少錢;買鉆石,全世界等級都一樣。可是翡翠太復雜,要講究眼緣、要會看,不光有真假之分,還有三六九等,不是一般人輕而易舉就能看出道道來的。”市民譚先生說。采訪中記者注意到,懂行的人看翡翠,通常有一個小巧的強光手電筒隨身攜帶,碰到翡翠物件,拿手電筒對著石頭邊照邊看,嘴里還念念有詞,全是一些專業(yè)術語。
青島半島藝術發(fā)展有限公司總經(jīng)理王振升告訴記者,中國人對翡翠有著天然的親和感,因為玉文化本身就是中國文化之根,也是最早的文化,翡翠又是“玉中之王”,而且種類繁多,有玻璃種、冰種、糯種等眾多分類,還有綠翠、墨翠、紅翡、黃翡、紫羅蘭等各種顏色。
王振升稱,如今翡翠的價格,完全是賣家說了算,加上品牌、炒作、競價等各種因素,導致天價的誕生。